首页>聚焦 > 正文

银行年末揽储“盛况”不再,“利器”受限小行需求更迫切

2020-12-25 11:08:22来源:第一财经

每逢年末,银行揽储就是一个热点话题。但近年来业内普遍感受年末揽储氛围没那么高了,以往存款送猪肉、送大米、送香油的情况越来越少见。第一财经记者近日走访上海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年底银行存款利息并没有太大变化,就连原来颇具标志性的“宣传板”都没那么显眼了。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方面是受监管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与银行自身经营有关。今年以来,监管要求银行降低资金成本,让利实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银行高息揽储行为,再加上银行也要考虑存款偏离度等指标,因此不再强调时点性的冲刺。

不过,相比大行和股份行,一些城商行、农商行的揽储需求较为迫切,特别是近期按档计息、结构性存款、互联网存款等揽储“利器”受限,对小行影响更大,在无法进行高息揽储的情况下,存款将更多地流向大型银行。未来中小行将面临长期流动性管理压力,需拓宽新的揽储渠道。

年末揽储“盛况”不再

“现在存款产品的利率并没有太大变化,基本都在3.8%~3.9%之间,比如一款三年期的大额存单,利率是3.85%,算是比较高的了。”一位国有大行支行客户经理在记者走访时说道。

“目前存款产品并没有什么活动,只有一些针对高净值客户的产品,利率能做到接近4%左右,不过也有新出的理财、银保产品,这些还不错。”一位股份行支行理财经理说。

类似的话语,记者在城商行、农商行的调查中也有听到,只不过小银行的产品利率相对会高一些,有的达到了4%甚至以上。但大家的普遍感受在于,近年银行揽储的热情没以前那么高了,都比较“淡定”。

特别是今年,在按档计息、结构性存款、互联网存款等揽储“利器”被限的情况下,银行揽储渠道进一步收缩,之前部分银行通过使用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的加息券变相“高息揽储”的方式也随着互联网存款的下架而不在。一位农商行高层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类产品被监管限制后,银行业能够揽储的方式并不多了,也就不难看到整体揽储氛围的削弱。”

但从根本上看,业内普遍认为今年银行年末揽储情况不如以往的原因主要在于三大方面。首先是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助理总经理李茜对记者称,今年受疫情影响,央行通过多次降准、下调MLF(中期借贷便利)和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方式释放流动性,银行存款需求得到一定缓解。

这在存款数据上也有直观体现。今年存款稳步增长,根据央行数据,今年三季度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16.86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提高了2.6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受监管因素影响。普益标准研究员杨超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监管要求银行降低资金成本,让利实体经济,再加上宏观经济下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转换完成,未来息差可能还将收窄,考虑到负债成本和经营压力,银行高息揽储的意愿有一定减弱。

“事实上,在支持实体经济的要求下,相比往年,今年银行开拓了不少客户,在存款规模上已经有增加,因此岁末揽储的需求并没有很高。”华东某城商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并且现在银行比较强调客户财富管理规模,不再只看重存款,而是倾向为用户进行多类资产配置,比如基金、保险等,以此增加客户的黏性。”

这背后也反映了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意味着“临时抱佛脚”式的努力不再被提倡,银行更看重与客户间的深度绑定,未来银行业的竞争也将趋向综合化。

此外,银行年末揽储的“淡定”也与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此前银保监会曾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对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监管指标进行了调整,日均指标考核加强,抑制银行年末冲时点。比如,要求银行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考评指标,也不得设定以存款市场份额、排名或同业比较为要求的考评指标,分支机构不得层层加码提高考评标准及相关指标要求等。

“所以,现在行内更侧重日均考核,强调功夫在平时。”某国有大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对记者说,“以前像年末时点余额的考核,实际上是一个惯性,习惯于在某一个时点要去冲一把,但这一考核方式,无论是从考核得分来讲,还是从监管对商业银行的考核来讲,都没有实在的意义。”

但还需注意的是,尽管揽储大战不再,不少银行已经开始冲刺“开门红”了。“目前行内考虑得更多的是1月份开门红完成情况。按照常规,一季度需要完成全年30%~40%的指标,不过像收入类的指标,比如存款等,不太可能打突击战,所以收入类的指标一般还是定在30%,分行层面可能会进一步再加码。”前述国有大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告诉第一财经。

一位股份行相关人士也对记者说,“现在分行层面基本都开过‘开门红’动员大会了,大家都在做准备,有些指标定得比较高,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小行“吸储”需求更为迫切

相比大行和股份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城商行、农商行的吸储需求较为迫切。尤其是在近期按档计息、结构性存款、互联网存款等揽储“利器”受限后,小行揽储渠道进一步收窄,将面临更大的流动性管理压力。

穆迪金融机构部助理副总裁万颖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就称,近期针对存款出台的一些举措会降低存款利率的竞争,对客户基础好的大行有利,但不利于中小银行的存款和资产增长。未来银行可能会更加注重提供各种服务以增强存款黏性,或者通过同业或债券等市场寻求其他资金来源。

“比如之前一些小行,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销售存款,不仅突破了地区限制,拓宽了客群,有些甚至还提供加息券变相加息,以达到揽储的目的,但随着互联网存款的下架,这些银行就得寻找其他渠道了。”前述农商行高管对记者说。

这也是业内的共识,一直以来,中小行受经营区域限制、自身产品研发能力较弱,且同业负债受限等因素影响,揽储难度较大,负债成本较高。但也有观点提及,近期的政策在给这类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倒逼银行深耕本土市场,做精做细客群,同时严控规模增长带来的风险。

那么,中小行未来该如何应对来自负债端的压力?杨超建议,小银行可通过差异化定价,推出期限短、门槛低的理财产品、存款产品进行客户引流;另外,也能以较高收益的保险产品,银保合作引流并获取一定的中间业务收入。

李茜则提及,除了发行大额存单以及其他定存产品,以利率优势吸引客户外,小银行还必须修炼“内功”,完善渠道经营,依托手机银行,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自身金融服务水平,以便捷服务吸引客户。

另在市场化方面,小银行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同业负债、债务融资工具等主动负债工具调节流动性,缓解负债压力;或者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增强自身资本实力。

不过,在当前的环境下,也并非所有小行对存款规模都有追求。近日有报道提及,个别农商行为了完成今年贷款占资产比重超过六成的监管指标,主动“缩表”,缩减负债端。这主要是由于这些银行面临着投放难的问题,在贷款规模较难提高的情况下,只有控制整体资产规模,才能达到要求。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