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聚焦 > 正文

农发行河南省分行:打通电子支付“最后一公里”

2020-11-03 16:07:06来源:河南经济报

今年以来,农发行河南省分行不断创新措施,强化管理,电子支付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根据总行10月29日发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各省级分行绩效监测情况表显示,农发行河南省分行电子支付替代率98.69%,全国排名第一。

农发行柜面人员现场指导客户使用网银

电子支付是提升对客结算服务水平,增强客户黏性和提高农发行支农资金筹集能力的有效手段,更是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新型方式和重要渠道,已成为银行竞争高地,对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总行将电子支付替代率纳入省级分行综合绩效考评,并就这一单项即设置2分分值,充分体现了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河南省分行党委高度重视并积极落实电子支付管理工作,农发行首席风险官兼河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小汇同志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电子支付管理工作,确保7*24小时结算服务快捷顺畅,努力提升电子支付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加强宣传营销,努力拓展网银客户群

网银客户的多少直接关系电子支付业务量,为加快传统线下客户向线上转移,逐步扩大线上客户群体,各级行运营管理和客户部门密切配合,针对不同客户,因地制宜,积极宣传营销网银业务。一是“消化”老客户。按照客户活跃度进行摸底分类,锁定潜在网银客户,采取召开座谈会、推介会、发放宣传页、上门服务等措施进行营销,赢得客户认可,开通网银业务。二是营销新客户。在客户与该行建立业务关系时,积极向客户宣介该行网银优势,争取在客户开立银行账户的3个工作日内开通网银业务。三是攻坚重点客户。充分利用运营集约化改革成果,每日通过省行集中授权业务平台,监控统计发生柜面业务的客户,定期通报柜面业务客户清单,督导相关机构认真分析客户未开通网银的原因,针对性地加强对客宣传营销。同时,对未开通网银账户实行销号跟踪管理,营销客户尽快开通网银服务。四是优惠结算服务收费。除严格执行总行正常的网银结算收费优惠政策外,河南省分行印发了《关于减免网上银行业务有关服务收费的通知》,在省分行的权限内减免企业USB Key工本费和一年网上银行证书年费,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客户开通网银的积极性。

积极推广三种模式,打通电子支付“最后一公里”

由于财政性资金的特殊性,财政部门对开通网银业务接受意愿不强,财政类客户开通网银数量较少,但财政类账户柜面结算量较大,对电子支付水平产生较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省分行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模式,积极营销财政类账户开通网银并通过线上渠道直接支付到户。一是推广吉林蛟河“财政补贴+网银”模式。营销县(区)财政部门在该行开通网银业务,实现通过网银向农户支付财政补贴资金。截至9月末,我省17个市分行成功营销105个财政账户开通网银,结算金额52.17亿元。试点行信阳平桥区支行今年已通过网银直接向农民个人账户支付财政补贴款13.25万笔、金额1.01亿元。二是推广兰考“项目贷款+网银”模式。推动中长期贷款政府融资平台、资金监管方和乡镇财管所等上下游客户网银全覆盖。截至9月末,仅兰考县支行即营销多家乡镇财政所开通网银并通过网银向农户支付补贴款8700余笔、金额3.4亿元。三是积极推广政策性收购通过银企直联支付到户的结算模式。针对中储粮“一卡通”系统与该行银企直联系统不匹配,导致保护价收购业务要先将收购资金贷款从该行转至各直属库在同业开立的收购辅助户、再由同业完成对售粮经纪人支付的现状,行领导高度重视,以夏粮收购为契机,运营管理处和粮棉油处与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完成收购库点“一卡通”系统升级改造工作,实现最低保护价收购资金通过我行银企直联直接向农户(经纪人)支付售粮款,不仅提高了结算效率,加强了收购资金的监管,也避免了支农资金存款的流失。截至9月末,通过银企直联结算最低保护价收购和政策性粮食轮库资金4.35万笔。

创新开发运用“RPA”技术,强化电子支付管理

为实现省分行对各营业机构电子支付替代率的直接监测和管理,解决机构多、电子支付统计工作量大、后续跟踪分析管理跟不上的问题,省分行开发了“流程与合规管理自动化(RPA)系统”,利用RPA机器人在相关业务系统中自动提取各市分行和营业机构数据,40分钟内就能快速准确计算出全省152个市、县行电子支付替代率情况,并进行排序,较手工计算需要3天左右的时间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依据这些数据,省分行对全省各机构电子支付替代率情况按月排名通报,对替代率较低的机构,采取电话督促、约谈、现场督导等措施,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尽快提高,有效提升全行整体电子支付水平。

电子支付替代率是一项动态指标,河南分行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贯彻总、省分行党委决策部署,践行“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理念,持续狠抓电子支付管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全力助推全行高质量发展。(刘凤梅)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